《老子》智慧詩解

《老子》智慧詩解

序  言
        先說一件親身經歷的奇巧之事。幾年前,我還住在旺角。一天晚上閑著無事,研究起《易經》與五行的關係,忽然心中一動,不明所以地翻出箱底的《尚書》,恭恭敬敬地把《範疇篇》手抄了一遍。

        第二天,太太的朋友邀她陪伴到黃大仙廟去上香抽簽,占問家人運程。太太陪著無聊,也順便為我抽了一簽,得第85上吉簽,題為《劉向得志》,簽詩:「太乙燃藜照讀書,十年窗下苦功舒。揚眉吐氣袍穿錦,駟馬高車擁道隨。」「太乙」,即太上老君,亦即老子(老聃),史稱贈給劉向的「天神太乙著作」,即《尚書.範疇篇》,巧合我昨晚正讀了該書之事;而「十年窗下」,亦巧合我此前曾教了十年大學,或許也喻示我今後亦須努力十年才能「苦功舒」。我與劉向一樣,都是研究先秦經學的,也都視老子為哲學先師,以劉向喻我,總比以別的甚麼人喻我合適些。

        因為此事太過奇巧,竟令我一連數天思之不捨,一天中午不覺在報館的案頭上睡著了。矇矓中忽見老子從天上飄然而下,在我耳畔輕聲斥道:「香港乃重物慾名利之地,小子一到可就把我忘了!」我猛地扎醒,回頭看窗,原來不知是誰把窗子拉開了一條大縫隙,風正從外呼呼地吹進來。

        從此,我又讀起老子的《道德經》來,一邊比照中港社會文化的異同,反思自身回港後的心路歷程,感慨萬千,浮想連翩,遂將心得寫成哲理短詩,在《東方日報》的「詩情畫意」專欄連載。後來雖然因專欄被腰斬,詩作不能再與讀者見面,不久我亦轉到一洲集團,當上了經常要著西裝、有專車坐、成群結隊地出差的副總經理,真的應了簽詩的描寫。但,讀老子的嗜好卻一直不變,歷數年終成《香港老子》一集,以老子之心眼冷觀港人港事,評議港心港理,自覺妙趣橫生,教人深醒,亦希望大家會與我同感。

  於是,借網絡與大家分享。哈哈,嘻嘻,妙哉,妙哉!


      無與有
這是常見的事
當半夜裡醒來
心胸塞滿了東西
不知是水是火
不知是旋渦是炸藥
不知是要還是棄

越想把它理清
就越感到稀裡糊塗
黑夜依然充盈
人卻會感到虛空
無慾無求就是安嗎
那要有了堅信

直面人生與人心
感受遠勝過解釋
  (見第一章)


      反與成
人皆稱善的美
未免平淡
有了殘缺呢
反而感到親近

夫妻沒有爭吵
就容易乏味
人生早到的順利
積累的是脆弱
只想有得無失嗎
弄丟的會是一切
謙恭比起倨傲
更容易得到尊重

包容得下兩端
自然可以博大
      (見第二章)


      智與愚
如是賢能的政府
就應多承受抨擊
要令官員腐敗
最好就是人吹自吹
管住了人民的嘴
就管不了人民的腹

大力提倡貴商
善賺的往往是
最不該經商的公僕
對反派的冷落
很容易變成提舉
禁錮更會引起矚目

不自以為聰明
才可以達到大治
  (見第三章未)


     智與愚
不把名聲的榮辱
視作命根
不將錢財的得失
耿耿於心
不讓各種誘惑
擾亂靈性與審慎

先腳踏實地
將衣食住行解決
保持身心的健穩
既無苛求亦不冷漠
不著意逞強
更無需裝傻扮蠢

寬鬆環境寬鬆心態
利國利家更利自身
(見第三章)

      實與夸
經歷
不掛在臉上
方有飽滿的人生
才能
不顯在嘴上
更有神奇的吸引

一時的冒尖
不是不要珍視
持久的成功才是勝
善於隨和
是極高的智慧
沉默更顯出幽深

崇尚越擺脫虛夸
智能的效益就越大
  (見第四章)

      入與出
世間如風箱
沒有寬鬆的環境
沒有自由的推拉
就不會有生氣
象天地那樣放任
才會有蓬勃的生息

資訊的氾濫
會掩沒人的真知
保持內心的清靜
方能識辨遴選
當理論鑽入了死角
就得反求於經驗

與時髦保持距離
 才有性靈的壯闊
 (見第五章)


      母與子
容得下一次次
十月懷胎的沉重
捨得給一個個
待哺子女的吮吸
母性的虛空與博大呵
是人類綿延的根本

不求一時之轟動
不圖短促的讚美
養育新的生命
也許是默默無聞
只要綿綿不斷地努力
血脈如日月般久遠

只要胸懷博大
就是真美善之母
(見第六章)


      爭與忍
甜言蜜語外
有著愛情的本根
書本說教背後
才是智慧的真蘊
容得下萬物的發展
天地方能永生

未必是
先下手者順
未必是
全力搏取者成
急其私心
反而會毀於公憤

行事有據有節
似不爭而遂心
(見第七章)


      待與行
如那流水
無爭無求的樣子
甘於恩澤萬物
默默在低處聚集
一旦奔瀉
卻沒有力量能阻止

有機心者
決不輕顯憂喜
善語言者
只講可信之辭
有作為就得圓通
悄悄等待時機

若能不露鋒芒
反可如虎添翼
  (見第八章)


      持與予
悉心保持著滿足
不如痛感困窮
事事都爭著冒尖
 就可能千瘡百孔
倘若一心固守
功名多也會成空

一旦驕橫
敗壞就在旋踵
一旦自恃
只會令自己背眾
要慷慨地施予
善於忍讓善寬容

功成更要謹慎
名就愈須謙恭
 見第九章)


      強與弱
在競爭的風雲中
保持心境的清淨
在世事紛紜的變幻中
不受虛情假象的迷弄
聰敏而不露機巧
精明而貌似愚蒙

即使功勞卓著
亦不居功自逞
即使事業處處順暢
也要低調而謹敬
施恩何必邀謝
導引而不圖謀主盟

實力強而貌弱
鬥智更易取勝
  (見第十章)


      實與虛
車輪有所虛空
才能輕巧地轉動
器皿有所虛空
才能把東西盛容
屋子開了廳房門窗
才可供人居用

不把已有的成功
作為前進的負重
不讓胸懷塞滿成見
不讓經驗遮住瞳孔
不要自己阻障了
吸納新信息的暢通

真才實學加上謙虛
事業必如張帆乘風
  (見十一章)


      智與昏
媚顏謏色
會迷惑你的判斷
花言巧語
會侵擾主見
急於滿足眼前慾望
只會令你履險

放縱情慾
會造成心迷意亂
追逐時麾
會催人走向極端
至於堂皇的虛名
更不能迷戀

只要著眼於實效
就能夠辨向識奸
  (見十二章)


      心與身
羞辱令人心驚
讚揚一樣能
讓人置身險境
若把榮譽看得太重
身心的負累
就永遠不能減輕

在瞬息萬變中
要保持心智的清醒
無論是成是敗
一樣的虎躍龍騰
不計較事務得失
方可盡覽名勝

心容天下心自靈
身肩天下身自硬
 (見十三章)


      表與裡
裸露的表象裡
必有暗昧的內核
喧囂的浪語後
有真實動機的道破
抓住演變的微徵
方知隱蔽的因果

莫說它無法界定
別怕它難以捉摸
於恍惚縹緲中
有它的行藏出沒
在關係和過程裡
有它的經絡和脈搏

認識事物的規律
就能把住前進的舵
(見十四章)


      盈與欠
高明的人
往往幽深莫測
有時敦厚像棵樹
有時遲疑如履冰河
有時空闊像峽谷
有時莊重如作客

淊淊的濁水
注入平湖自可清
何必急清魚蝦折
勃勃的生命
慢慢成長自可久
何必急利遭棒喝

不自以為溢盈
就能不斷更新
 (見十五章)


      順與制
放棄一切先入之見
排除所有的騷擾
在萬物自然的過程中
靜觀他們的循環往復
萬變不離其宗
劇動中有不變的依據

循著事物的依據
就能發現它的規律
不明規律生妄動
明了便可從容應付
周密考慮全面權衡
順理成章強有術

善於因勢利導
終生不會受辱
(見十六章.未)


      守靜致虛
那怕偉人高論
還是名利緊繫
也不讓它堵塞胸臆
那怕風雨雷電
還是驚憂悲喜
也不讓它騷亂心智

靜靜地觀察
默默地思慮
令潛藏的精明生發
激活察實求是的靈機
辨明惡源和善根
 發見變遷的軌跡

芸芸物事有因果
守靜致虛能真知
  (見十六章)


      慎言厲行
一心要民眾愛戴
已是二流的執政
還要人歌頌和敬畏
則是三四流的權柄
若由此走向強權
就必受人民的厭憎

高明的統治者
只須民知而不懼驚
腳踏實地的做事
厲行訂出了的律令
既不必勞師動眾
卻已國強民安寧

慎言厲行政之德
律己安民政之歸
(見十七章)


      政明民淳
若在鼓吹信仰
表明它早已陷危機
竭力標榜美德
反而刺激了虛偽邪氣
官場奸謀流行
民間必會欺詐風起

常見六親不和
才大講甚麼孝慈
國事昏亂難治
才來宣傳忠貞大義
越是講得起勁
就越是言行不一

文明精神的建樹
唯賴於文明政治
(第十八章)


      絕聖棄智
拋棄對聖人的崇拜
民眾會百倍有利
斷絕言行不一的說教
民眾就能恢復自律
終止巧取豪奪的作風
盜賊就不會繼起

開創了新的風氣
民眾自會有所求冀
保持內心淳樸
倡導行為的率直
廢除文過飾非的宣傳
重建真誠的關係

歸還人民的自信
社會才不會變異
(第十九章)


      特立獨行
大家都熙熙攘攘
唯我淡泊無所求
如嬰兒般混沌未開
大家都珍視擁有
唯我總若有所失
如蠢人般愚鈍心態

面對俗規物利
大家都心明眼亮
我卻糊塗加懈怠
面對虛名重譽
大家都各有所逐
我卻頑冥不理睬

要厲行人生追求
何懼被常人見怪
(第二十章)
──《老子智慧》二十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