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協助兒童發展智力

六﹑怎樣教子女識字及愛好書籍?

學者認為:二歲半起每日教認2個字,四歲起每日教認4個字,到六歲就能讀書報;如果三歲半起再增加一點外語﹑算術﹑書法,到六歲可以學完小學四年級以前的主要功課。學語言應只學字詞句,日用語,不學語法﹑拼音。

講者認為:一般無須進行過分的超前教育,可用作鼓勵孩子學習信心。

以感覺訓練進行智力訓練:摸立體字法﹑閉目分板法(三歲P362)

我的仿字體操法:將人﹑十﹑大﹑太﹑干﹑天﹑士﹑土﹑上﹑下等字編成字形體操,進行教習。結合跑動指示物件講字方法,效果特好。

故事:竺父教字以猜為師

  我國近代氣象科學的創立者竺可楨,曾經被毛澤東稱為「天地都管」的人。他很長壽,活到七十多歲,可也是個早慧的人。竺可楨的父親是浙江紹興東關鎮的一個小米店主,收入很有限,卻生了六個孩子,生活十分清苦,母親常常要把灑落在地的一粒粒雜糧掃起來煮粥吃。竺可楨在三子三女中排行最小,是個孻仔,但並不任性。竺父經商很不得意,把希望都寄託在教子讀書上,所以可楨才二三歲,父親就開始教他認字。他經常抱著小可楨在街上走,一邊教他認兩旁的招牌字。一次問:「這招牌上的是甚麼字﹖」小可楨答:「不懂。」父親又問:「這家是甚麼店﹖」小可楨肯定地說:「這是恒昇布莊。」這當然是平時從大人口裡聽來的。父親便說:「對了,招牌上有幾個字呀﹖」「四個字。」「那最有可能是甚麼字﹖」「恒昇布莊。」兒子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一樣,興奮地大聲回答。「對了,你把他們記住吧。」小孩子認為這幾個字是他自己猜出來的,所以記認的熱情特高。他的哥哥考中秀才,他爸就對他說:「看你哥多光采,你以後也要念好書,趕上你哥。」小可楨用勁地點頭。後來全家人省吃儉用,找錢給他去上海讀書,才二十歲便考上了去美國留學的公費生,走出了科學救國的第一步。(95.2.28)

評議:猜,是一種智慧遊戲,幼兒特別喜歡玩,以猜教字確是一法。

故事:韓愈嫂沿途講學

  中唐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和詩人韓愈(七六八~八二四年),二十五歲中進士,當過全國最高學府的教授(國子博士)。但他三歲時喪父,十餘歲時又喪兄,全由嫂鄭氏在貧苦境況下靠家中藏書教育自學成才。

  十歲那年,愈兄韓會從京城長安被貶韶州。在沿途三千多里路上,每到一地,兄嫂都介紹當地的地理歷史,讓他懷抱天下、開闊視野。嫂嫂還給他讓述了諸如「左丘明失明後寫左傳、屈原被放逐後寫《離騷》、司馬遷受宮刑後著《史記》」等古人逆境成材的故事,鼓勵他自小立志有所作為。韓會病逝,嫂帶愈及己子十二郎回鄉後,家境日漸艱難,但她堅持每天都為二人規定必須完成的課程,親自輔導他先讀四書五經,再讀諸子百家,進而讀漢代經史。韓愈自知家況艱辛,故學習極其刻苦,夜以繼日,終年如一。他還講究學習方法,「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到了十八、九歲,韓愈已是個學貫古今、窮研文理、充滿自信的大才子:「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 (94.1.1)

評議:遊歷觀賞引導法。可在實境﹑看圖畫﹑照片時朗讀唐詩(風景詩較好);

要往高處估計兒童的學習能力,在小學一年級尋找或創造某個高起點;

具體方法介紹:撕書拋書法──故事引入法──覆述故事法──多訂兒童雜誌吸引法──拍讀書照片激勵法。

「故事術」:利用假期在家時隨意看著動物畫冊自編動物故事,引發兒子愛聽故事的習慣,然後朗誦兒童故事書製成錄音,令太太在我離家的日子裡天天放給兒子聽,並要求兒子對著書聽故事。兒子果然很快就學會了大量文字,我又引導他復述故事,有問題時自己查字典。結果,他上幼兒園時已經愛讀《新華字典》,小學一年級就懂查《辭海》,自學能力和閱讀習慣都明顯比同齡人強。

我搞教育有個重要經驗:知識廣博者腦筋活,文化技能多者才氣盛。因此,兒子念小學時,不管繪畫﹑樂器﹑寫作甚至繁體字,我都要他學,不是親自教,就是陪他去上課。直到初中階段,我去參觀各種藝術展﹑文藝演出,都要帶他一起去,邊看邊講解欣賞方法。甚至在家吃飯,也要講解炒菜配料﹑切法﹑火候的技巧,雖然至今兒子既沒學成琴,也沒學成畫,更沒學成廚,但對藝術﹑技巧的一般理解力較強,對不同知識的兼容性好。

推薦:《西遊記》是發兒童想像力和創意能力的好讀物。

七﹑怎樣幫助子女練習記憶力?

關於記憶的基本知識:記憶是掌握知識的基礎,包括識記﹑保持和再現三個階段,質量決定於敏捷性﹑持久性﹑準確性﹑準備性(容易提取)。人腦有一百多億個神經元,九千萬個輔助細胞,能儲存一千萬億個信息單位,勝過大型電子計算機,能用上的還很少(一個泥水工在催眠狀況下能正確描述20年前砌入牆中的一塊磚頭上面的每一個凹凸不平點和沙塊)。

從特點分為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機械記憶和理解記憶,興趣和情感﹑形象性,對記憶有重要影響。遺忘的特點是前快後慢,復習就可以前密後疏。提高記憶效率十五個要訣(心理現象分析百例p189~196)

故事:劉恕引論語

  北宋前期,有個辭官歸田的進士,名叫劉渙,居於廬山,靜心讀書,時與文人學士交流心得,倒也快活。一天,又來了幾個客人,劉渙與他們敘談間,議論起孔子有沒有兄弟。一個說:「孔子以仲尼為字,到底他有沒有哥哥呢﹖」另一個說:「未見孔子提到過他的兄弟,也許是個獨生子吧。」這時,一個稚氣十足的童聲忽然從背後傳來:「不對,孔子是有兄弟的。《論語.公冶長》中就提到,孔子認為自己的學生南容有德行,便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他。」客人回頭一看,原來是劉渙的八歲兒子劉恕。他們都盛讚劉恕如此熟悉《論語》。劉恕尚不足四歲,父親便開始教他學識。他有極驚人的記憶力,父親教了一遍的東西,他能當即緊記在心,第二天一問,竟可隻字不漏地答出來。天天如此,學識自然增長很快。到十三歲時,劉恕為準備考科舉,向朋友借了《漢書》和《唐書》兩部共數百萬字的巨著來讀,只一個月便把書讀完並記熟了,還書時朋友不勝驚嘆。幾年後,他到京城應試,兩次講解經典都得了第一名,便中了進士。後來,劉恕成為著名的史學家。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鑒》時,就由劉恕負責編輯漢代至南北朝的「長編」(全部史料的搜集、整理與編排),而且,司馬光在編寫中凡遇有疑難問題,還有賴劉恕去查核、考訂或辨正呢。(95.2.14)

評議:注意細節,常常是兒童記憶之長處。

故事:田中背辭海當選

    主辦中日復交的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父親是農村牛販子,母親是農民。他本人十五、六歲時隻身到東京來謀求發展,但第一個晚上就被的士司機騙去了一半錢。他為了生活,只好去當送貨員,騎著車子滿街跑。同時讀夜校,進修建築設計,還拿到設計許可證,開了間設計事務所。後來日本侵華戰爭越打越大,被徵軍當了普通士兵。但到中國不久就染上了重霍亂,送進停屍房放了五天,又奇跡般醒過來。回國後社會知名度漸高,便決心參加議員競選。要參選就得到處走,向各種人發表演說,回答各種問題。田中感到自己知識貧乏,時時處處可能因為知識淺薄而在公眾面前出醜,怎麼辦﹖他想到了一個辦法:買一本《辭海》回來逐頁逐頁地看熟它,背熟它。而且,他還給自己規定,每背熟辭海一頁,就把這一頁撕掉。等到整本書都讀熟了,這本書也被撕光了,他也成了個博學家,有問必答。就在二十九歲這年當上了議員,嘗到了博聞強記的甜頭。(93.11.30)

評議:這裡還帶出一個引導孩子盡早學會用工具書的習慣。

具體方法簡介:覆核速看印象的準確度──數字串或字詞串順逆覆述遊戲(《智力ABC》p34)──一起背誦詩詞﹑短語──記育兒日記看相簿,重提有趣舊事﹑舊知識(只重提特點﹑某細節而令孩子自行想起全體)──看目錄索引猜內容的遊戲(從華羅庚的讀書法獲得啟發)。

八﹑怎樣提高子女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注意力和觀察力的基本知識:注意是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一定的事物,是一切認識過程的開始。分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因注意力不同可將人分為細心的人﹑疏忽的人和分心的人。

故事:紀昌學射與歐陽修看花

    古時,紀昌拜神箭手飛衛學射藝。飛衛說:「你先自己想辦法學會看東西不眨眼吧。」紀昌回到家中,在妻子的紡織機旁邊鋪了個蒲墊,就躺在上面目不轉睛地看著上下移動的梭子。久而久之,練得眼睛極易集中精力,即使別人用錐子突然刺到他眼皮下,眼睛也可以一眨也不眨。於是他去找飛衛,飛衛又說:「你還得學會把很小的東西看成很大的東西,把不清楚的東西看得很清楚,我才能教你。」紀昌又回家去,把一個虱子用牛尾巴吊在窗口中間,自己在房子裡瞪著眼看。十天後,眼中的虱子己覺得像巴掌大。又練了很久,看虱子竟如看一個車輪般清晰,再看別的東西,都覺得大得出奇。於是他忍不住搭箭拉弓,一箭射去,正中虱子中心,牛尾巴卻完整無損。飛衛一見,高興地對紀昌說:「你己經學會射箭了!」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一○○七~一○七二年)有一次得了一幅古畫,雖覺得很好,但看不出還有何奧妙,便去請教丞相吳育。吳稍看了一下便說:「這畫的是正午牡丹。」歐問:「畫中並無日影,怎知﹖」吳說:「畫中牡丹張口開放,顏色乾枯,正是正午花瓣的形態;畫中貓的眼睛,瞳孔眯成了一條線,說明日光正強。」歐陽修佩服地說:「吳兄的繪畫修養,高弟多矣。」(93.9.24)

評議:用興趣活動進行注意訓練;逐步加長注意時間,逐步變換注意材料。要引導注意細節和復述細節。

米芾買紙學字

北宋著名書畫家米芾(1051-1107年),從小喜歡學字,十分勤於臨帖,每日都寫滿一大迭紙,但進步緩慢,先生說他:「學甚麼字﹖還是回家種田去吧!」後來一個路過的秀才答應教他,但一定要米芾用銀子買他的紙寫字,而且他的紙很貴,五兩紋銀一張。米芾的母親得當掉首飾才能換來銀子給他買紙。米芾見紙如此之貴,再不敢輕易動筆。只好認真琢磨字帖,仔細地體會每個字的筆劃和結構,用手在案子上反覆比劃,把字都記在心裡。秀才見此,就叫他在紙上寫個字看看。米芾把字一寫出來,連自己都覺得有很大的長進。秀才說:「你知道是甚麼原因嗎﹖學寫字光動手不行,更重要的是要『動心』。你現在已懂得動心了,學字也就入門了。」秀才在告別他去時,又把五兩銀子還給了米芾。為了牢記書法啟蒙先生「尤要動心」的四字真言,米芾從此總是把五兩紋銀擺在寫字的案上。

    凡學一門技巧,只懂動手勤練,往往只會其零碎,只會其皮毛。只有還善於時時擺脫操作的羈絆,用心去鑒賞、去琢磨、去領悟、去熟記,才能識其大體,得其精髓,似其神韻。(93.9.2)

評議:以愛心換取勤奮,以理解和尊重換取耐心,以耐心生細心。

老威特利用自然教子(p71),讓他自己提問題,讓多餘精力有處用。

具體方法介紹:多走動多遊歷,利用實際事物練習深入細緻的觀察力(以前有個問題:司機子女為何特別精靈?)──細節觀察法──邊看邊口述法──解剖麻雀法

九﹑怎樣提高子女的聯想及想象的能力?

聯想和想象的基本知識:聯想,是將不同的概念或知識聯結起來,是分類和比較知識的基礎。想象,是改造記憶中的表象的一種形象思維﹐是創意的一種常用方法。

自例:「追問術」

每逢與兒子外出,或晚上在天棚上看天空,都不斷追問他:「你看到甚麼?」「還有呢?」「還有嗎?」或者指著雲彩不斷追問:「像甚麼?」「還像甚麼?」這是為了培養他聯繫﹑聯想﹑想象的能力。因為聯繫﹑聯想和想像力,是周密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基礎。

一次作文寫張家界遊記,我建議兒子用點比喻和想像,拿了照片給他看,不斷問:我們站在山上看松林雲海像甚麼景象,直到他說出像仕在船上看海洋,才說:就這樣寫出來,不就是想像嗎?

故事:張旭懷素觀風﹑看雲悟書法

    懷素和尚,中唐書法家,精書「狂草」,與張旭合稱「張顛素狂」。他十歲出家,好草書,但家貧買不起紙,只好在牆上、布帛上、器皿上練字。並經常把自家芭蕉園的蕉葉剪下來當紙,用筆蘸墨在上面恣意揮灑,頗覺盡興。後來又做了一個漆盤和一塊漆板,寫了擦,擦了又寫,久而久之,竟把盤和板都寫穿了。寫壞了的筆都堆埋於山腳下,成了「筆冢」。

  懷素三十二歲時,為了盡覽歷代遺書絕簡,出門遠遊。到洛陽時,他拜了表叔鄔彤為師。鄔彤是書法名家張旭的學生、顏真卿的同學,給他闡釋了前輩書法家學書之精髓,特別講了一個「悟」字。他認為,學書的悟,就是要從觀察自然現象中獲得啟發,融合自己的情感灌注到草書之中。如張旭從「擔夫爭道」的現象,悟出了「筆筆讓、筆筆就」的道理;從「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的現象,悟出了草書之奔騰氣勢。懷素聽了以後,如雷貫耳,連聲叫:「我得知了!我得知了!」。後來懷素到了京兆,一次看天上浮雲的變幻,先見團雲遮日,散而成羊群、奔馬、雄獅、大鵬、群峰,而後烏雲密布,狂風大作,雷電交加,靈性頓開,悟得了自己的草書風格,謂之「夏雲多奇峰」。後又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等自然之

法,風格乃成。可見,通,即是「積眾悟而致融會貫通」者。

  公孫大娘是唐玄宗年代一個「玉貌錦衣,懷挾絕技」的舞女,她的劍舞美妙絕倫,出神入化,杜甫曾為之詩曰:「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書聖張旭曾從觀她的劍舞中悟得書法的意趣。據說懷素亦從她使轉如環、風馳電掣、頓挫淋漓的舞姿中,悟得了筆勢布局的高昂回翔之態和字形結體的輕重緩急、順逆頓挫的節奏感。到了晚年,懷素住在四川成都「寶園寺」,每天對著滾滾而流的嘉陵江,看其洶湧澎湃之水勢,聽其高低遠近之水聲,又啟發了自己對狂草境界新的追求,令其人益老而書藝越富生氣。通自然之生機,集天地之靈氣,是懷素藝術生命之源。同時,懷素還向眾多書法名師求藝,臨摹古今各種書體,最後亦融會眾技而成一家之風格,貫通各體之精華而成標新之特色。懷素本學張芝的章草和「二王」的行草和破體書及「一筆書」,然後廣拜名師。先拜鄔彤,得他之秘法「草書豎牽似古釵腳」(豎應寫得像古代金釵那樣古樸圓渾);再拜顏真卿,學得他的「十二筆意之法」和「屋漏痕」之說;後來還向徐浩求筆法,這時懷素早已被行家視作張旭的唯一繼承人而名揚九州了,可見其習藝之虛心。而其字的風格據說還集合了篆、隸、蝌蚪、草蟲、飛白等多種古書之形,故變化萬千。(94.12.9 )

具體方法介紹:雲霞提問法──圖像串講法──字詞連繫分類練習──作文啟發術──荒謬想像術。

十﹑怎樣引導子女將興趣放在學習上?

用拋骰子及賣買遊戲教子數學(威特p80)

一起遊歷村莊實地教學地理和繪圖(威特p74)

自例:從易入難引導兒子學電腦

91年回港後先入電業工會工作,工會辦公電腦化程度高,一進入寫字樓,只見滿目顯示器,幾部電腦整日「的的達達」地響,電腦紙帶不斷從列印機中吐出來,從桌子上直垂地面,自動迭成一疊疊的,蔚為壯觀。

我們就住在辦公室隔壁,兒子出入經常要穿越辦公室,這種新奇景觀自然引起了兒子的興趣。我一見到他露出好奇眼光,便說:「有興趣啦?我先教你學會打漢字,然後你自己用電腦寫出第一封信,寄給內地的小同學,他們一定會很羡慕,好不好?」兒子當然滿心歡喜。但我考慮到倉頡輸入法,對於中二學生來說,畢竟有點難度,若一時學不好,就會影響他深學下去的熱情,於是想了一個辦法,設法給他製造一點「超人」滿足感,形成「內驅力」。我對兒子說:「你的漢語拼音基礎好,而電腦倚天系統有註音輸入法,台灣的註音字母其實就是漢語拼音字母表中的方塊形符號,你自己試一下,看是否可以對照著字母表,自行將漢語拼音轉換成註音取碼,打出李白的短詩《月光》?」兒子一聽可以運用現有專長達到新的學習目標,自然信心十足,結果無須我提示,半小時就自行打出了整首《月光》。「哦,原來電腦打中文,這麼容易的!」看著自己親手打的詩句印了出來,兒子高興得拍起手掌來。我連忙火上加油:「如果你能用同樣方法,打出給內地小同學的書信,我一定給你買電腦!」「好,說話要算數!」兒子又埋首在鍵盤上。

九三年春節前夕,我花了多於一個月工資的錢,給兒子,其實也是給自己買了第一台「私家電腦」。一買回來,兒子就要求工會同事幫助安裝好倚天作業系統,連夜玩起電腦來。恰逢春節有假,我帶兒子返回深圳探望他媽媽和叔叔、嬸嬸。搞電腦的弟弟家中正好有架內地出的電腦學習機,他聽說我買了電腦,兒子又喜歡上了電腦,就說:「我給你們講解一下電腦作業系統的功能原理吧,保證侄兒一學就懂。」我當然滿口答應,但其實並不相信一個中二學生對電腦作業系統知識可以一學就懂,不過認為聽一下總比不聽好。叔叔一口氣講了兩個小時,從二進制講起,到甚麼內碼、機碼、軟硬件,這個系統那個系統。嬸嬸在旁時而作點補充說明。我一直陪著認真聽講,但老實說我並沒有真正聽懂。奇怪的是,從兒子發問的情況看,他倒似乎真的聽懂了關鍵的東西。

休假回來後,兒子搬弄電腦作業系統的勁頭大增,經常自己想出各種名堂去試用電腦功能。在兒子充滿好奇心的大膽搬弄下,電腦作業系統多次失靈,要工會的同事幫助重新安裝。我只花了一小時給他講解倉頡輸入法的取碼方法和原則,他就透過自己的練習掌握了,輸入速度很快就超過了我。而他對電腦作業系統的了解更遠在我之上了。不久,我在香港大學取得了一份協助建立唐史資料庫的兼職,因為用的是未接觸過的dBase系統,一時感到困難。但經兒子試了幾下,就把功能和操作要求都搞清楚了。當他給我講解完後,一本正經地說:「爸爸,你應該安排兩天時間,好好跟我學多點電腦知識了。」後來,在我不知不覺中,兒子就闖進了編寫作業軟件的新領域,為他後來選擇電腦工程作為專業方向奠定了基礎。

在教師中,流行一句格言:「我們不能當學生走路的拐扙,而應該教給他們自己走路的方法。」我卻認為,連方法也不必教,只要激發起他們的興趣,再指明一個目標,怎樣走到的方法問題,孩子們完全可以自行解決。陸九淵在《與舒西美》中說過:「古人教人,不過存心、養心、求放心。」存心,即引起興趣、凝聚注意力;養心,即增加知識以養育智慧;求放心,即力求釋放膽量、發揮創意。真高見也!

兄弟姐妹共同學習效果別好:

故事:勃朗特三姐妹共學皆成作家

  「勃朗特三姐妹」,指英國哈沃斯村勃朗特一家的三姐妹:夏洛蒂、愛米麗和安妮,三人在文學創作上同時成名。她們的父親是個牧師,母親生有一子五女,但母親早死,大姐、二姐也很小就夭折了。本來,三姐妹一心努力工作,掙錢持家,決心讓唯一的兄弟勃蘭威爾成為傑出的畫家。但,勃蘭威爾在成名路上走得並不順利。就這樣,三姐妹勞碌而平淡地過了二十多、三十年,共同的樂趣就只有在黃昏時,攜手散步在村子四周的荒原上,交流著多彩的幻想。一八四五年秋,姐姐夏洛蒂偶然發現了大妹愛米麗寫的幾首詩,忽發奇想,提出要出版一本三姐妹詩作的自選集。不久,三姐妹真的以「貝爾三兄弟」的名義出版了她們的第一部作品,這本詩集一共印了一千本,但只賣出了二本。然而,這件事卻激發了三姐妹文學創作的熱情。從此,她們養成了一個共同的習慣:每天晚上九點幹完了活後,就在狹窄的房子裡牽著手,圍著小桌子跳一陣子舞,然後各自靜靜地坐在折迭床上,以小木箱子作書桌,開始寫作。還規定每周用一兩個晚上各自朗讀自己的作品,交流心得和提供意見。一天,夏洛蒂對兩個妹妹說:「我要給人們塑造一個像我那樣矮小難看的女主角,但她將會像漂亮的女主角一樣令人深感興趣。」這個女主角就是「簡愛」。結果在一年內,三姐妹先後各自出版了一部長篇小說,夏洛蒂的「簡愛」、愛米麗的「呼嘯山莊」(荷里活也拍了電影)和安妮的「艾格妮斯.格雷」。三姐妹都很短命,但也一共出版了七部長篇小說,成為集體同心創佳跡的範例。(95.9.4)

評議:要設法做到教學相長,兄姐才會樂意與弟妹共學。(故事:蔡和森蔡暢的媽媽是個六十多歲的包腳女人,為了鼓勵子女到法國留學,自己也跟去入大學讀書。自例:鄰居女孩學當老師令兒子受益)

要支持子女發展業餘興趣:

故事:愛因斯坦學琴破解宇宙

  人們普遍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富創造力的科學家。他靠甚麼﹖不少學者認為他靠的是「美感」,是音樂修養使他具有獨特的和諧統一觀念及「科學在邏輯上一定簡單」的獨特思想。他的狹義相對論,其實是統一了低速的經典力學和高速的電動力學;他的廣義相對論,是統一了狹義相對論和引力理論;他後來沒能完成的統一場論,則是企圖統一引力理論和電磁理論。愛因斯坦的母親波琳酷愛音樂,他一出生就在鋼琴聲中熏陶,六歲開始由母親輔導學拉小提琴,曾每天幾小時地練習指法和弓法,並著重於體會和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到十三歲已懂得和聲學和曲式學的數學結構。愛因斯坦教授的小提琴演奏技藝是相當不錯的,還流傳下來比利時王后伊利莎白請他到宮廷音樂會上當「首席小提琴手」的故事。約好的那天,皇家司機在火車站頭等車廂門口等著愛因斯坦下車,可是一直等到旅客走光了還是不見愛氏,便只好空車回宮。誰知過了半個小時,愛因斯坦拎著小提琴,自己步行來到王后避暑的夏宮。原來,他從來外出都不坐一等車廂,而喜歡坐三等車廂,目的是免得被人認出惹來麻煩。當他邊走邊打聽地來到王宮時,以王后為「第二小提琴手」的三個琴手都已到齊,只等他一來就開始了。當然,演奏家很多,能用音樂語言破譯宇宙秘密的卻只有愛因斯坦。(94.4.1)

評議:培養文化興趣(樂﹑舞﹑寫﹑畫﹑科技知識﹑電腦)就是規劃了人生增值的路向(自例:朋友子與我子為「許多」造句)。

留意子女的特長,向一專多能培養:

故事:黃志紅教練因材施教

黃志紅是中國少有的鉛球世界冠軍,就是省體校教練見她身高體胖﹑有爆發力及協調性好而招入練標槍,見柔韌性不足改練鐵餅,又見轉圈時會頭暈而改練鉛球,終於發揮優點而成世界冠軍。(1994.6.1)

簡介培養智力的出發點──十至二十年後的社會需要。

謀生基本功:勤﹑思﹑講﹑寫﹑唱;

智力基本功:辨先後(講究條理﹑全面周到﹑善始善終,分辨難易﹑分析能力﹑程序意識等),識主次(輕重緩急﹑綜合概括能力﹑深刻性﹑規律意識),善簡化(提綱﹑摘要﹑歸納﹑記憶﹑精明強幹﹑索引能力﹑靈活性),擅推理,有創意。提高孩子計劃性(時間安排﹑內容先後緩急)是其中一項訓練。

輔導理解能力差的學生,關健是要在新舊知識之間再多設一兩個過渡步驟。(如方程的移項方法,要從「等式兩邊除以同一個數,等式不變」的道理說起。

要特別注意每逢學校功課的知識出現一個跳躍性提升的環節時(如數學分別在引入分數﹑負數﹑虛數﹑函數,從平面到立體等),要及時留意子女能否跟上這種跳躍

兔型和龜型的學習法,外傾型與內傾型學習態度(智力ABCp193);

怎樣護理天生靈性(直覺﹑靈感﹑經驗﹑感情生活)。

怎樣和子女討論自己不懂的功課?

讓小孩盡早領略成功喜悅。

興趣為先。要努力化解抵抗情緒為追求成功感的意志。克服厭惡某科目的辦法是先搞好他喜歡的科目,讓他自己發現自信後再引導他喜歡上那一科目。

建議:由三幾個人牽頭成立「好媽咪小組」(互留電話就可以),每個月搞一次分享教子心得及知識茶敘,也可以研討教子個案,或講評子女功課。我可以當義務導師。還可以請劉偉榮議員做顧問,有時可出面爭取點政府資源搞大一點的親子教子活動。如果能發展到十餘人就很不錯了,再多就要按子女年齡再分小組。如果搞成了,一定是香港母親界的大好事。

子女中數作業評講班

教子詩詞解說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