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做法與體會

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做法與體會

作者按:本文是我回港前在1991年廣東省師專政史系協作會議上作的經驗介紹文稿,共有前言及正文三部分。為方便港人閱讀,文中改動了個別限於內地才使用的詞句,並加了少量註釋(以楷體字區別)。

當時,我已連續五年擔任廣東省原雷州師範專科學校(即今湛江師範學院)政史系副主任,主管系內教學業務。在當時部分系領導的積極支持和參與下,對教學業務作了許多探索性的改變,本文談及的只是其中有關培訓教育技巧部分。

文中講到的許多工作,都是眾多同事共同努力完成的,其中亦有留系工作的幾位學生的功勞,學校及教務處負責人亦給予鼓勵。

香港的大學,不可能像本文那樣由教學系或專業教師指導演講技巧訓練,只能由通識教育或持續教育的部門去承擔,或者可由這些部門向學生技能活動社團選派顧問或輔導員。其實,只要加強組織和策劃,這種做法或許更好,有利於技能教育專業化,也擴大了學生選擇的機會。據我所知,內地有的大學也已試行在教務處屬下建立一些通識教育部門。

我國內地高等師範教育一貫有重專業知識傳授、輕專業技能訓練的傾向,除了幾周的教育實習(現理工科加上1至2周的專業實習)外,其它技能課尚無一項列入必修科目,雖然學校開展多種文體活動會促進部分學生發展一些文體技能,但也基本上屬於「尖子路線」,不作為人人參與的、全面的技能訓練措施看待。因此,高等師範畢業生缺乏中學教育必需的專業技能的情況十分普遍。

近幾年由於一些中學片面追求升學率而放鬆了學生基本文化素質的訓練,農村中學畢業生進入師專讀書人數逐年增加,經費缺乏使教育實習的規格受到衝擊等情況,使得學生專業技能短缺、一般文藝修養下降的現象更趨嚴重。因此,發展學生專業技能,已成為關係到能否給中學提供智能健全發展、適應教育改革需要的合格師資的重要問題。

我所在的教學系(指原廣東省雷州師專——今湛江師範學院——政史系)從1982年開辦以來的八年間,在逐步健全德育措施、逐步提高專業知識教學質量的同時,也不斷摸索著發展學生專業技能的系統措施,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向兄弟校系(指廣東省各高等師專)作一概略的匯報。

化管為教,為學生學習技能創設更多機會

我們首先考慮的措施是,努力把以往保母式的管理改變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管理。並以此為樞紐,將學校日常的文體活動、社團活動,以及學生幹事等工作,都納入培養智能協調發展的新型教育人才這個目標上來,將這些「學生被管理」的活動,變成在教師指導下培訓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和文體活動能力的實踐機會。

堅持班幹事輪換制和系學生會幹事競選制。我們從1983年開始推行班幹事輪換制,至今已堅持了七年,當時的做法是:每個班每學期以選舉方式更換原班委會的50%成員,撤舊不撤新,使三年內基本上做到人人當過半年以上的學生幹事(包括團支委、小組長)。每組成新的班委會時,每個幹事都要向全班同學報告工作計劃,換屆時總結工作、找出經驗教訓。日常工作全由班幹事負責,重大事情也由班委會主持;班主任只作方向、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當班幹部期間能體會到為大家服務的快樂,學到一定的組織管理方法。以後具體做法雖常有變動,但班幹事輪換制一直堅持著。事實證明,經過這樣「領導者模擬練習」的學生,獨立工作的膽子大,有全面安排工作的經驗和一定的發動、組織能力,在教育實習中和畢業後能較快適應班主任工作的要求,上進心和創造性較強(香港的大學沒有班主住制,學生組織多依慣例自發進行,有利於自然產生精英,但對師範教育未必有利,我認為師範教育應努力使學生按培養目標要求齊頭並進)。

我系從1986年起開始推行系學生會幹事競選組閣制(在香港早已如此,在內地當時實屬大膽的創新。據我所知,直到我1991年離湛回港,尚無一個學系仿傚此法)。具體做法是:每年重新改選全部系學生會幹事,到時召開全系學生大會,由各班民主推薦的候選人和少數自荐的同學上台發表競選演說,宣佈自己的工作設想和工作態度,然後用不記名投票方式確定主席團人選(3人),再由他們與系領導協商確定系學生會的全部人選。這樣,每年競選活動就成為全系學生觀摩演講技能、鍛鍊演講能力、激發為集體工作熱情的盛事。實踐證明,這樣競選出來的系學生會,威信高,工作能力強,團結協作好。

組織系學生文工團,帶動全系學習文藝技能的群眾活動。1982年起,我系建立每周一歌、每月或每兩個月由班級或系召開文藝晚會的制度,為活躍文娛生活、提高學生文藝技能發揮了一定作用。1984年,我們自籌資金購置了一批樂器,組織由合唱隊、器樂隊、表演隊構成的學生「紅葉文工團」。文工團每年更換一批團員,常保持在60—80人之間。聘請校內外指導教師輔導排練文藝節目,講授有關知識。逢年過節排練成套文藝節目,除了在本系或本校進行聯歡演出外,還帶到附近中學、海軍部隊等單位慰問演出。

通過紅葉文工團,帶動各班提高了文藝活動質量。1988年底,八六級二班的32個學生在河唇中學實習結束的聯歡晚會上,一氣演出了兩小時的文藝節目,有多種形式的歌舞、表演朗誦、小品、啞劇、相聲、樂器獨奏、合奏等,受到當地師生熱情稱讚。當然,學生文工團如何做到活動經常化、制度化的問題,一直實現得不夠理想,利用它來普及文藝技能、提高學生文藝修養的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現在正進一步健全文工團建制和排練制度,計劃由有一定文藝活動經驗的教師參加每個隊的具體指導,增加外聘教師的知識講授課時,固定聘請專業知識較好的輔導人員,努力使紅葉文工團成為廣大學生學習文藝技能的「第二課堂」。

參與社團活動和學生論文競賽活動,也是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途徑,系領導採取積極支持、加強指導的態度。系曾組織了書法學習小組,由知名書法家上知識課。系學生會逢年過節組織師生搞書畫展覽,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還有不少學生參加或主持過全校性的武術、書法,吉它、攝影、集郵等多種社團活動。每次學校開展學生小論文競賽前,系都組織教師給學生舉辦論文寫作知識講座,分工負責指導學生的論文寫作。因此,每次參加學校論文比賽及各種徵文活動的學生人數都很多,獲獎者也總是各系中最多。

1988年以來,我們還讓學生充當小先生,挑選部分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學生講德育課,結合親身體會談大學生的風範、理想及國家經濟形勢等專題,成為學生精英自我教育和自我鍛鍊的好機會。

重點開好演講課,拓寬學生專業技能知識

一個中學教師需要有多方面的技能和文藝素養,演講技能則是其中使用頻率最高、與教育關係最密切的技能,是職業技能與文藝修養相結合的通道。因此,師範生的技能訓練應以口才訓練為中心和重點,圍繞著它向其它方面有層次、可選擇地展開。基於這個想法,我們從1983年起就在個別班級試行輪流演講活動,進而在1986年正式開出「教育實用演講技巧」課,一般在三年制師專班的第四學期開設。并與學校電教室合作.逐步開設了攝影常識、藝術作品欣賞、電器音響設備的原理與使用、幻燈製作、晚會組織方法等技能知識講座。加上校教務處主辦的書法、舞蹈、美術等技能選修課(規定每個學生至少必修一門),令到每個學生都可以使原有的文化技能得到提高,並初步接觸多種技能知識。從1988年開始,我們又在畢業班最後一個學期開設「就業指導系列講座」,在進行就業思想、社會生活規範和心理教育外,也講了「社會交際常識」、「教學研究文章寫作」等技能知識專題,為畢業生較快適應社會生活和教學需要補充準備一些技能知識。

本系的演講課,每周2節,共32個課時。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經過幾年的逐步改善,現已初步模式化。

演講理論知識的講授內容已編寫定型、打印成冊,定名為「教育講談技巧教程」,共分十二講:一、演講的鑑賞與自練方法;二、演講的心理障礙及其排除;三、三選三定,下筆有神(演講稿的寫法);四、演講的用例原則與方法;五、演講的口語化技法;六、加強聲音語言的美感;七、妙趣橫生的奧秘(幽默風趣技法);八、勢態、風度與氣勢;九、應用於工作與社交的演講技巧(含學生道德教育的談話方法);十、略談辯論技巧;十一、怎樣將演講技巧引入課堂;十二、怎樣組織中學生開展演講活動。

該教程有如下特點:第一,內容既突出重點,叉兼顧全面。演講的三大技巧,即詞章技巧、語言技巧、勢態技巧,得到了較集中較充分的介紹,特別是語言技巧,用了三講(8個課時)較細緻地展開講解,也兼及了朗讀、朗誦方法,演講賽、辯論賽的組織方法與取勝技巧,演講的鑑賞與自練方法等內容的介紹。第二,比較一般演講學著作來說,增加了較多與思想道德教育、政史知識教學關係特別密切的內容,如「用例原則與方法」、「口語化技法」、「對學生德育談話方法」等。第三,雖也採用了一些中外著名演講家、政治家的演講事例,但講解具體講談原理的事例大部分都採自教育家和教師的講課經驗,以及各屆學生實習中的實際事例和本班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實際情況,這就縮短了一般演講學原理與學校教育講談技巧的距離,使學生能夠主要從教育實際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演講技巧。

在演講課的教學方法上,我們努力突出技能知識課自身的特點,使學生聽、觀、練、用結合起來。主要做法是: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引用實際經驗事例努力把技巧知識講活,并運用親自示範及組織學生觀摩優秀錄像等方法,使學生對主要演講技巧有鮮明而具體的認識。第二,讓學生多次上台演練。讓學生上台演練的項目主要有:怯場心理的體會與克服方法,演講開頭與結尾方法,事例的講述方法,讀與講的區別,幽默語言技法,辯論方法,脫稿演講等。體會怯場心理的練習安排在第一次,是在觀摩演講錄像後輪流上台發表觀感;辯論方法練習安排在理論知識課上完之後,將全班同學分為正反方兩組,由主輔辯人員預作準備、全體參辯的方式進行。其餘的練習則分配到每個人頭上,每周知識課中用20至30分鐘時間上台演練,使每個學生能上3至4次台。第三,教師對每個學生每次的練習都作簡要評議,指出存在問題和克服方法。期末考試前,教師預先輔導幾個技能較好的學生作示範演講,錄像後放給大家觀摩。第四,演講屬分散考試(即以前的「考查」)科目,採用筆試(理論知識)和口試(5分鐘演講)并重的方式。成績記進成績表入檔。

我們的演講課教學也還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主要是優秀演講錄像帶太少,學生練習次數還不夠多,指導力量不足。但從開課後幾年來的情況看,它對改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教育實習的質量,已確有明顯效果。經過演講課訓練的學生,不會在教育實習的第一次上台中出現嚴重怯場、口齒含糊等現象,並有較強的表達技巧意識。如果指導教師在具體指導中再加以引導,有不少學生還能較好地將演講技巧運用於課堂教學,表現得較成熟較穩重。最近(1991年中),系學生會組織起了演講協會,自願報名參加者有80多人,說明他們已日益感覺到口才訓練的重要性和好處。我們也決心利用演講協會將演講技能訓練推向普及化和經常化。

改進實習環節,在社會情境裡實現技能整合

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都必須在教育實踐環節上經過運用、檢驗和內化整合後,才能較自如地應用於今後的社會工作。教育實踐環節,主要由社會調查(包括社會公益勞動),教育見習(到附近中學聽課、代課,兼任課外輔導員、任家庭輔導教師等),社會與史蹟考察、教育實習(理科還有實驗操作)等,而以教育實習為重點。我們從這一擴寬教育實踐內容的基本認識出發,從拓寬與改進兩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我們從八二級開始年年組織學生進行假期社會調查活動,規定每人寫一篇調查報告,還組織社會調查匯報會、調查報告評獎活動,出版調查報告專欄等。有的班級曾到附近中學建立挂勾關係,集體兼任它們各班的校外輔導員,也有的班級與附近海軍部隊建立軍民共建關係,加強聯繫,請指戰員作思想教育報告。系學生會勤工部積極聯繫代課和家教工作,據1988年底統計,當時全系學生勤工助學率達28.9%,畢業班教育實習前當過代課教師或家庭輔導教師的達35%,目前畢業班學生當過代課、家教教師的比率也約在25—35 左右(此水平在香港決不算高,但在內地,我相信直至現在都可能是比較突出的革新成果,因為學生兼職的機會不好找)。

從1984年開始直至現在,我們堅持在第4個學期結束後的暑期組織全級學生奔赴外地進行社會與史跡考察活動,用時兩周。前後到過中山市、珠海市、虎門、廣州、韶山、長沙、張家界、武漢等地。主要內容是參觀各地的革命舊址、歷史遺跡和各種博物館、紀念館,收集有關歷史與社會的資料,考察社會風土人情。考察完成後每人都要寫一份考察總結報告。同學們普遍反映經過考察,眼界開闊了,精神振奮了,對民族和文化史的具體感、實有感增強了,愛國情懷深厚了。不少同學在隨後而至的教育實習中都用上了考察中的思想收穫和自己拍攝的圖片資料。

由於經費窘迫、教師力量不足,師範院校的教育實習遇到了很大困難,不少校系都被迫採用「分散放鴨式」。但是,我們還是堅持了教師指導下的集體實習的做法。因為我們認為這樣做有利於發揮本系教師科學指導的作用,為學生以後的教育工作提供參考價值較大的、基本完全的教育活動模式,對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綜合考察、內化整合的效益較高。為了提高實習質量,我們一直強調課堂教學實習與班主任工作實習並重的原則,並從1986年開始實行標準評分方法,統一編印班主任工作評分表與課堂教學評分表(簡式),還兩次要求每個實習生選擇幾個中學生作為觀察、教育的重點對象,填寫「中學生個案分析表」。實習結束後組織實習優秀的學生向全系學生進行匯報講課表演、介紹教育實習經驗體會,組織已經實習的學生和即將實習的學生進行交流談心活動。有的學生的實習經驗經教師指導後還被市級教研刊物發表了。

提高教育實習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是改進中學教材教法課程的教學。我們也曾作了一些努力,打破了中學思想政治課(內地特有的課程,除了一些政治內容外,與香港的社會課、公民教育課、道德教育課並無太大差異)教材教法的傳統體系,加強實踐環節和中學教育實際的研究,組織學生觀看教改試驗成效突出的學校的錄像,到中學參觀訪問并加強研討活動的觀摩教學,讓學生每人實際寫作中學教案,每人上台講課15分鐘等。但總的看來,還比較薄弱,措施不力。

    在發展學生技能方面,我們雖然作了一些嘗試和努力,但措施還不夠有力,方式方法不夠豐富,特別是教師參與的動員面還不夠廣,效益仍然有限,這些都有待今後加倍努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