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兒童特點與應有期望

親子教子故事班(教案詳本)

緒論

一﹑學員定位:子女為幼稚園至小學畢業的家長;預設他們多為中學文化程度。(其他人士以答問方式解決特別需要)

二﹑內容定位:家庭教育的特別功能,以及應該怎樣為學校教育作好準備﹑配合﹑補充﹑調節?(包括內容和方法兩方面)

三﹑課時配置:6月12﹑19﹑26日下午2時至3時半;自由式講座,每堂講1小時,用半小時答問與分享經驗,可自由插問(若熱烈,可適當自願延時)。

四﹑聽課建議:我講的看法和方法,部分可能與各校先生的講法有別,請勿厚此薄彼,應視作多給你們一種思考和經驗,自己進行比較﹑選擇。

五﹑內容依據:蒙台梭利幼兒英才教育思想《三歲決定一生》;皮亞杰《兒童語言與意識》;卡爾‧威特教子方法《教育與天才》;劉亦婷母親自述《哈佛女孩劉亦婷》;自選名人故事一百例。

第一講:兒童特點與應有期望

一﹑兒童身心成長有何特點?

   A,學前兒童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有待生長(新生兒只有50%,7~8歲才完全成熟,關鍵是出生後前十個月),因而營養﹑防病和五官功能刺激訓練非常重要。

B,學前兒童的心理特徵主要分危險期(2~4歲)和自我中心期(4~6歲)。

前者有好動﹑好破壞的特點,對「秩序」的敏感(睡床例﹑洗澡例《三歲》p45).,好奇心漸長,智能跳躍式發展;後者親自動手的慾望強烈,會發「脾氣」,是品格﹑品質﹑性格自然形成的關鍵(三歲p112)。前三年成人的作用只能是提供適宜環境協助其自然心理功能的成熟,此後3~6歲可以接受成人有意施以的某些影響(如幼稚園的集體生活)。

心靈傷害可能會造成終生的心理陰影或缺陷。(三歲P29)

很多心理缺陷是由幼兒時代的「心理饑餓」或缺乏有趣的自發活動造成的(三歲p115)。所以,成人的作用不是教,而是提供適宜環境幫助其心理的自然成長。

C,學前兒童的學習能力遠高過成人估計,其成長自有一條不同成人的路。

特點:聽覺早於視覺;識字早過識圖,識漢字早過識拼音字母,數數能力早過理解詞語能力,音樂能力早於繪畫能力。吸收印象模式化(攝象式收取)﹑感知的敏感性。

發展分階段性:出生第一年對亮麗鮮艷色彩感興趣,但一旦形成清晰印象就不再感興趣(《三歲》p52);第二年對環境及圖書中不起眼的細小東西感興趣(小昆蟲例﹑汽車例《三歲》p52~55);2~3歲是口頭語言敏感期﹑感受(記憶)模式期(分不清父親與叔叔例《三歲》p50),感知的敏感期可到5歲,能以驚人的方式從環境吸收印象;,分類記憶和模仿力漸漸出現;6歲前後識辨能力明顯增強。

因而有所謂胎教(劉P36)﹑從出生15天開始輸入詞彙(老威特P46﹑劉26)﹑從搖籃開始教育的主張。但應以協助角色,若以主導角色有害無益。對兒童不必要的幫助就是對兒童的壓制。

D,小學生的6~12歲是形成識辨是非觀念的關鍵時期 (此後的12~18歲可以形成理想,如愛國主義等高尚感情) 。小學生成長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是:成人的﹑相互的協調要求與心理上﹑實際上不易協調的矛盾:學校﹑家長和未來生活都要求「德智體美群」五項必須協調發展,但依賴與獨立﹑父母與老師朋友﹑玩與讀﹑個人和集體之間的關係經常難以協調。因而有所謂逆反期﹑好交朋友仔等現象。精力過剩及不知如何渲泄正是兒童出問題的主要原因。因而需要不斷提出要求和提供設計去工作﹑練習,學會能力的同時學會思考好與壞﹑是與非﹑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好與惡等概念。

二﹑家長的責任及期望

「發現和解放兒童」是愛護兒童發展兒童的最大原則(《三歲》P19~20);誘導小學生形成積極的進取心和文化技能興趣是解放兒童內在潛力的關鍵。

升上小學高年級之後,特別是上中學之後,就須從較高層面去關心孩子的成長了:人生的主課題(學會生存﹑學習與協作,其中包念有公民意識﹑價值觀﹑社會問題判斷力等);成才要素(心力:善心﹑虛心﹑決心;智力,就小兒時期言是:求知慾﹑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職業技能);

內外環境的選擇與營造。要根據不同年齡改變家庭環境氣氛。小環境對人才成長影響力超過70%;要不斷分析外環境對幼兒可能有的影0響,加以適當的調理和引導,令環境的好影響能入心入肺,壞影響得到淡化。

故事:孟母三遷與斷機教子

孟子(約公元前三七二~二八九年),名軻,被古人稱為「亞聖」,即認為他是繼承和發揚孔子思想的聖人。有著作《孟子》傳世。

    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但早已衰落,遷居於山東鄒縣。孟子很小時死了父親,母親和他住在墳墓附近,孟軻做遊戲就學埋死人。母親擔心影響他的成長,就把家搬到集市旁邊,孟軻一閒就去學商販叫賣。母親又覺得不利於兒子成長,於是又把家搬到學校附近,這樣使孟子從小就能學習禮儀,「設俎豆,揖讓進退」。這就是「孟母三遷」的典故。

  孟軻小時讀書不大努力,有些貪玩。孟母問他為甚麼不好好讀書,孟軻自辯說:「我不小心把東西弄丟了,剛去把它找回來。」孟母聽了很生氣,就用刀把紡織機上正在織的布割斷。孟軻又驚又怕地問:「為甚麼要這樣做﹖」孟母說:「要你讀書,增長知識,就是要你成名。現在你不讀書而去玩耍,就像我割裂機上的紗成不了布一樣。現在學習不努力,將來就只有幹點勤雜勞苦的活了。」這就是「斷機教子」的故事。

評:三遷講的是外部環境,斷機講的是內部環境。對外部環境要善於教子女選擇地接受或抗拒。內環境最重要的是溫馨﹑勤奮﹑愛好文化,內環境優良就可以加強孩子對外環境的不良因素的抗拒意識。

家長的期望應放在兒童身心強健的一般指標上,不應執著於具體項目:要不斷與孩子共同訂指標,指標應全面,還要漸漸提高,並總是略高於已知能力(請參考各種兒童體質測驗智力測驗的資料)。

教子基本法:寓關愛於教育,寓教育於活動,活動要多變化。(活動包括遊戲﹑小家務﹑小作業﹑小朋友交往等。理想的要求: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