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行山記

郊野行山記
       
對朋友經商發財的好運,我只有羡慕份兒,沒有照做的決心。因為我只希望能謀求到一個安定的家庭環境,伴著孩子無風無浪地順利讀完大學。暫時窮一點不可怕,為致富而履險受難的日子,在輸得起的時候再嘗試吧。

一個比我早幾年回香港的朋友陳生來電話,約我和兒子星期天去郊野公園「行山」。行山即登山,是香港人喜愛的假日活動。因為香港的山不高,路修得好,經常全家人或男女老少結伴上山,目的不在磨練體能,而在放鬆精神,故只說是行山。
我說:「上哪座山?我不懂啊。」
他說:「《文匯報》逢周二都有行山廣告專欄,刊登各個行山隊的預告,明天就是周二,我選好路線再通知你。」
第二天晚上,我們決定星期日跟「險峰隊」行馬鞍山。
星期日早上七點,我和兒子準備了蒸餾水和麵包,依時來到旺角奶臣路球場,會合了陳生和十幾位險峰行山隊隊員,給領隊的「險峰運動用品店」老闆交了20元交通費,坐車出發。
車向郊外開去。領隊三十多歲的樣子,瘦削精明,渾身地道的行山裝束,身後別有繩索和砍刀。他坐在前座,轉過身子站著,給我們簡單介紹了行山的路線,說明開頭馬鞍山一段較崎嶇,要攀著樹爬,他會用刀開路,大家要注意安全。全程經獅子山到鑽石山結束,大概要八、九個小時才能完成。
後來,他和大家閑聊中說,他的理想是要組織一隊人去行廣西的十萬大山,不過太辛苦了,要耐心地尋找志同道合者。
我看了看四周的同伴,有男有女,有幾個是六十歲左右的老人。心想:「他們也能走完九個小時的山路嗎?」
到了馬鞍山腳,大家急急紮好腰,束好褲腿、衣袖,安穩好包袱,就向長滿小樹林、佈滿石頭的山上爬去。
經過一個多小時艱辛的攀爬,我和兒子都爬上了山頂。放眼四望,一邊是海洋、小島、輪船,一邊是逶迤彎曲的山坡、山道、林帶。我們坐在大石上,一邊飲水、啃麵包,一邊放眼四望,大聲讚嘆著香港野外景緻的美麗。
下山路上,我們放慢了腳步,漸漸落在行山隊其他同伴們的後面。遠望去,走在前面的其他同伴也都漸漸變得三五成群,一簇簇地撒在寬闊起伏的山坡上,另是一種人文景觀。後來在香港呆久了,才悟出這也是香港文化有別於內地的特點之一:可求一起出發,不求共同走到一個目標。這就是「港式自由觀」的一個要素。
大概又走了三個小時,正覺有些疲勞,就看到了一個修護得很好的樹林子,林子四周有平坦的樹蔭地,中間有幾十個修造得很好的燒烤灶。陳生說,這是政府專為行山人士建造的午休處,可以帶東西來燒烤,也可以從中間的水井打水沖涼,那邊還有更衣間呢。
我說:「花那麼多錢建這些設施,能有多少人用?」
陳說:「這裡提倡的是一種文明的消閑觀念和環保觀念,不能簡單看用得多不多。而且,許多學校、社會團體也會配合提倡,行山的風氣越來越盛,使用率也就會越來越高。」
我說,第一次行山,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香港政府竟然花費了大量金錢,建立起面積廣闊的郊野公園,修築了眾多各有不同的長度、景觀和難度的行山徑,徑傍配有路標、安全指引和垃圾桶,路途中有涼亭、洗手間、歇腳處、燒烤場,連保育良好的樹木都掛有介紹樹種名稱和知識的牌子。
陳生告訴我,香港的大小郊野公園佔去了香港全境四成的面積,幾乎是全部荒山地,使香港的自然生態得到了良好保育,成為市民逃避市區空氣污染和繁忙人事的一個好去處。
我忽然想起《馬克思傳》裡講到,每逢假日,馬克思不管多忙都要放下工作,和夫人、女兒及恩格斯一家人結伴到倫敦郊外樹林裡遊玩。雖然想不起原著是否提到「郊野公園」這個名詞,但我還是覺得,香港對郊野公園的悉心經營,可能與英國城市建設的傳統文化有關。
其實,最早把自然景緻引入市區建設規劃的,就是我們中國人,隋唐長安的流水垂柳、亭台樓閣的園林式設計曾令全世界驚嘆和敬服。現在,沒出息的子孫們,卻把自然景觀從城市人的生活中趕得越來越遠了。
「如果我有朝一日還能回內地當個市長,那怕是一個小鎮的鎮長,也一定要把香港這個好概念發揮一下。」我感慨說。
陳生大笑:「當市長不可能了,有機會當顧問就不錯啦。」
繼續走下去,困難漸大,不僅因為孩子要求休息越來越頻密,更糟糕的是,我帶多了面包,卻帶少了水,才走了一半路,已沒水給孩子喝了,連陳生的水也分喝光了,輕鬆的行山變成了艱苦的「沙漠之旅」。在內地機關大院和大學校園裡長大的孩子開始不斷叫苦,我也越來越覺得口渴難忍。
陳生倒依然步履輕盈,顯得輕鬆自在。
唉,同路不同命,陳生確實生活得比我瀟灑。他和我一樣在香港出生,也是內地一間高等學校的講師,回港後從小公司的「行街」(送文件或送貨的職員)做起,一度擔任日本大公司產品的國內總代理。照他自己所說,他做一次小生意賺的錢,也比我在工會一年的工資多得多。
我只有羡慕份兒,沒有學樣照做的決心。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橫財命,我只希望能謀求到一個安定的家庭環境,伴著孩子無風無浪地順利讀完大學。暫時窮一點不可怕,為致富而履險受難的日子,還是在輸得起的時候再嘗試吧。
眼前行山的路,越來越難走了。疲累加重了焦渴感,焦渴又加重了疲累感。幸好,就在我們已渴得幾乎要暈過去時,竟發現了清澈的小山溪,於是一衝而下,捧起溪水就喝。
啊,多清甜美味的山溪水啊!
將近黃昏,我們終於走過了好幾座山頭,到了鑽石山山頂的東側,全程就要結束了。站在路旁向山下望去,看著在薄薄氣霧和藹藹夕陽籠罩下的市區,起伏的山嶺和遼闊的海岸盡在腳下,無數的高樓道路都在腳下,無數的人群車流也在腳下,頓覺心胸豁然開朗,充滿成功的喜悅。
這次行山之後,我的腿肌因為勞累過度,疼痛了好幾天,兒子也發誓說永遠不再行山,因為太辛苦了。但,這個誓言就像他媽媽生下他後發誓說永遠不想再忍受產痛一樣,決不會當真。未過多久,他因為和同學結伴行山,遇雨迷路滑落山坡,險傷皮肉,還令我擔驚受怕了5小時32分17秒之久呢!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這次行山的路程,很像是我此後漂流香江的真實遭遇的預演!就地取水解渴的情節,更給了我無價的啟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